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一位天才少女,中國的
來源:綜合新聞晨報,一方嘉通東方網(wǎng)
10月29日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除了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之外
論壇邀請了不少青少年科學家參加
他們大多出生于2001-2004年
其中最年輕的一位是
來自華師大二附中高一的談方琳同學
年僅15歲的她
研究成果是
菲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

長相清秀的談方琳在會場上聽得很認真,世騰克運場站兩只手握著拳頭……看上去和一般認真聽課的高中小女生沒什么區(qū)別。

然而,這位“普通”小女生取得的科研成就卻一點兒也不普通。只有15歲的她,早在初中階段就憑借課題“菲波那契數(shù)列與貝祖數(shù)的估計”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一等獎,專項獎一項。

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菲波那契數(shù)列和貝祖數(shù)的聯(lián)系。作為應(yīng)用,解決了貝祖數(shù)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shù)學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國數(shù)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
#15歲女生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
這個話題也一度沖上熱搜
引發(fā)廣大網(wǎng)友討(羨)論(慕)

不少網(wǎng)友感嘆:
“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除了談方琳之外
還有不少00后新生代的加入
讓論壇活力滿滿

29日下午,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在滴水湖畔舉行,中國兩院院士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學者,青創(chuàng)科學家,中學生齊聚一堂,他們分散在15張方桌,探討未來科學發(fā)展趨勢。
從人工智能到創(chuàng)新藥,從新能源到金融,從黑洞到空天科技,從高中生到諾獎得主,他們在這一張張方桌上碰撞思想,00后新生代的加入更讓這里充滿活力。
王硯弈
來自北京四中的王硯弈坐在1號桌,正對主席臺第一排。1號桌的“重量級嘉賓”,還有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科斯特利茨,2015年度圖靈獎獲得者赫爾曼,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霍夫特。

面對這些世界頂尖科學家,正讀高三的王硯弈并不怯場,他十分踴躍地參與討論。?動結(jié)束后,他興奮地向記者介紹他們的討論內(nèi)容。
怎樣在科學上取得突破?王硯弈講了一個赫爾曼在交流中分享的故事。赫爾曼有一篇文章第一年被雜志社拒絕,卻在第二年成為年度最佳文章。
王硯弈總結(jié)道:“永遠不要害怕被拒絕,布恩巴的靈魂不要害怕犯錯誤,要把它們當做一種成就。做你所喜愛的事情,并挑戰(zhàn)不可能。保持瘋狂,保持饑渴。”
能夠參加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高中生自然不簡單,2016年,正讀高一的王硯弈就以“一種快速自穩(wěn)定影像平臺”項目獲得第31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
不過,像王硯弈這樣的高中生還有十幾位,他們通過中國科協(xié)的“英才計劃”的遴選來到這里!氨本┧闹兄挥形乙粋,整個北京只有四個(學生)!蓖醭庌母嬖V記者。
潘柏樂
光催化,項莊舞劍打象棋術(shù)語電吸附海水脫鹽,消防員防火潤膚霜,年僅16歲的潘柏樂對自己參與的科研項目甚是自豪。
在2018年入選英才計劃后,潘柏樂師從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童葉翔教授。去年,潘柏樂參加了科研項目,并作為第三作者,在SCI國際刊物上發(fā)表論文。
今年5月,潘柏樂和團隊憑借“利用廢棄物和太陽能對抗淡水危?呲A崮晰——花生殼基活性炭/缺陷MoS2電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容脫鹽性能研究”項目,拿到了代表中國出征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瑞典總決賽的入場券。
斯德哥爾摩國際青少年水科技發(fā)明獎,被譽為“世界青少年水科技諾貝爾獎”。每年不同國家和地區(qū)通過相關(guān)比賽選拔出最優(yōu)秀的獲獎學生來參與此項國際賽事。
當然,這些成果也離不開潘柏樂的家庭因素。潘柏樂介紹說:“父母在大學工作,項莊舞劍打象棋術(shù)語九歲的時候我就買了一套化學實驗箱在家里做實驗,從那時候開始父母就非常支持我做科研。”

求知若渴的他也承認年齡帶來的限制:“作為高中生,知識的積累非常有限。缺少大學基礎(chǔ)知識,是非常需要我去突破的地方。”
在與各位頂尖科學家交流后,潘柏樂了解到,需要在更多領(lǐng)域的不斷探索,才能形成比較宏大的世界觀。潘柏樂說:“要有好奇心,而且要去探尋那些看似最荒誕奇怪的東西,如果一開始不能讓你覺得荒誕,研究下去的話,你可能會找不到方向。”
陳逸晗
杭州二中的高二學生陳逸晗是來自杭州的唯一一位學生代表。

談到諾獎大咖,陳逸晗滿是星星眼:“當我們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幻想去問同桌的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時候,他們開心雀躍地對我們說,只要科學在發(fā)展,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會成為現(xiàn)實,這也是讓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潘陽
討論結(jié)束之際,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潘陽略顯緊張,面對記者的采訪要求,她的眼睛卻直勾勾地看著正在收拾資料準備起身的諾獎大咖們,害羞的她最后選擇先去跟頂尖科學家打招呼要簽名。
簡單溝通并拿到簽名后,潘陽一臉輕松:“我比較感興趣建筑學,未來學習的方向已經(jīng)差不多確定啦。”

這場從高中生到諾獎得主齊聚一桌的交流,讓具有科學潛質(zhì)的年輕學子獲得世界頂尖的指導(dǎo)。雖然短暫的交流并不能直接轉(zhuǎn)化為實際成果,但也許就像迷霧中的燈塔,能在少年們今后的科研生涯中與之相伴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help-services.cn/info/2019/10/3016042396.html
- ·媒體: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也沒那么容易被關(guān)上
- ·醫(yī)療人工智能白皮書:緩解醫(yī)療供需矛盾,AI不..
- ·比亞迪推手機NFC車鑰匙 新宋Pro將首發(fā)搭載
- ·“悲報”!寒假作業(yè)補充版將以數(shù)字形式發(fā)放學生
- ·火星和月球模擬土壤中可成功種植九種農(nóng)作物
- ·暴風變相賣身風行,曾經(jīng)一代妖王如今落得變相..
- ·國際人工智能理事會主席楊強:步入下個AI寒冬..
- ·“新消費·新模式·新生態(tài)” 2019ZOL營銷峰會..
- ·美國眾議院批準電子煙稅 10年或?qū)?9億美..
- ·對話聯(lián)想童夫堯:傳統(tǒng)企業(yè)必將IT化/智能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