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熱灌裝菊花茶飲料品質的過程控制措施
菊花是我國傳統中藥材,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應用歷史。菊花茶具有健胃通氣、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效,可當茶飲,清熱除煩,解熱祛暑,是一種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保健飲料。近年來,隨著清涼飲料的流行,熱灌裝菊花茶飲料在我國南方很受消費者歡迎,2006年的福建市場甚至出現了“菊花茶”品牌大戰(zhàn)。下面,筆者通過對實際工作的總結分析,說明PET熱灌裝菊花茶飲料品質的過程控制措施。
一、PET熱灌裝菊花茶飲料的工藝流程
1.菊花浸提工藝
菊花浸提→粗濾→酶解→冷卻至<7℃→靜置→離心→緩沖罐→粗濾→0.45m精濾→緩沖罐→RO→殺菌→裝桶進凍庫儲存
2.調配灌裝工藝(見雜志)
二、精選優(yōu)質的原輔材料
菊花是縮根草本植物,每年霜降后,花謝,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待來年開春以后發(fā)新芽。我國的菊花有多個品種,其中以杭白菊的種植面積最廣(約11.5萬畝),產量最高(約1.25萬噸)。
菊花是一種農產品,其來源和品種對菊花茶品質會有一定的影響,應加以控制。生產菊花茶飲料宜選擇多品種復配調和,而不宜采用單一品種。
三、嚴格執(zhí)行過程品質控制措施和管制要求
1.調配前確認:
(1)按《清洗消毒操作規(guī)程》對所用設備進行CIP及COP處理,并填寫《CIP清洗消毒記錄表》。
。2)生產用水水質確認:按《水處理工藝要求》對生產所用RO水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則通知生產部,立即采取措施給予糾正,合格方可使用。并填寫《熱充填飲料生產用水檢測記錄》。(3)濾網/濾袋的確認:檢查調配罐出口濾網/濾袋安裝目數(1m)正確,閥門切換正確。
。4)濃縮液解凍的確認:濃縮液解凍工作要嚴格控制(務必保持有較大冰塊,不能出現解凍溫度過高的情況),使調配料溫度達到20℃左右為最佳。
。5)濃縮液的確認:檢查所用濃縮液生產日期、單元數量及品名是否合乎要求,并檢查是否有破損和污染,確認無異常后方可投料生產。為確保使用的濃縮液品質,要求:①每罐調配前應逐桶檢測濃縮液pH值、透過率、氣味,并記錄于《茶飲料品質監(jiān)控》;②必要時,應配小樣,檢測濃縮液透過率;
。6)簡單糖漿的準備:監(jiān)控與檢測白砂糖的溶解、保溫過程:①溶解的溫度及溶解程度。②保溫的時間及溫度。③保溫后簡單糖漿冷卻溫度及儲藏條件及時間。
。7)配方單的確認:確認所要生產的產品的配方單與工藝操作要點要求,確保投料準確無誤。
2.調配的監(jiān)控:
。1)濃縮液過濾:解凍后的濃縮液進行調配前應經(1m)濾袋在線過濾,盡可能去除濃縮液桶底的沉渣,每批次完后清洗掉濾袋上的沉渣。
。2)簡單糖漿加入量的確認:核實加入調配罐內的簡單糖漿量是否符合要求。
(3)調配液最終確認:各物料全部加入后,加水定容,攪拌10分鐘~30分鐘,均勻后,檢測調配液的風味、口感、色澤、透過率及其它理化指標,符合標準后方可以填充,如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處理。
(4)填充前確保料走水時飲料質量符合要求。
。5)將檢測監(jiān)控情況記錄于《熱充填飲料配制品控記錄1》及《茶飲料品質監(jiān)控》中。
3.調配液灌裝過程的監(jiān)控:
。1)每罐物料盡可能在2小時內灌裝完(同時不要太早配料),從定容后,生產人員每20分鐘品嘗一次口味/氣味,品控員每30分鐘檢測一次pH值,每小時檢測一次透過率,并記錄于《茶飲料品質監(jiān)控記錄》。如口味/氣味異常,或pH值下降,或料液渾濁(不清亮透明),應立即停止灌裝,分析原因并報告上級人員。
(2)灌裝時間超過4小時的每一罐終糖漿,均要求取樣作微檢。該罐物料灌裝完應用熱水沖洗調配罐及管路。
(3)雙聯過濾器要求每12小時依次拆換第一道的兩個濾袋及第二道的兩個濾袋。
(4)第一罐進料的水料混合物可按常規(guī)方法回收至回收罐(回收管路及回收罐經走水85℃以上熱水消毒后,方可回收至回收罐),經檢測合格(Bx、pH、口味/氣味、透過率均正常),方可使用回收料,應嚴格控制、監(jiān)控回收料的溫度,如溫度超過30℃則應上報,酌情處理。其后如有回收料,不再回用。
。5)正常灌裝時物料回流至殺菌機的平衡缸,灌裝停機超過15分鐘以上時(最多只能允許循環(huán)1小時),物料經回收管排入地溝,不再回收使用。物料循環(huán)超過1小時,則應排掉,殺菌機、灌裝機走水。
。6)灌裝后瓶口螺紋處應用≥80℃熱水沖洗,避免瓶口殘留飲料。
。7)視生產線衛(wèi)生狀況,控制生產周期為24小時~36小時,在生產22小時~24小時內對調配系統(調配罐、管路、濃縮液系統)進行一次RO水沖洗后,再用85℃以上的熱水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4.在調配過程中,若出現異常情況及質量問題要及時上報部門領導,由主管會同生產部分析出現問題情況的原因,通過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5.生產過程管理要求:
。1)糖度、酸度、pH值、風味、色澤、雜質、沉淀、扭力、填充后瓶中心溫度:在控制程序規(guī)格范圍以外時,聯絡生產采取預防措施,避免產生不合格產品。超出成品管制范圍時,聯絡生產采取糾正措施,并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
。2)殺菌:殺菌區(qū)如產品回流時間過長,使產品色澤、風味發(fā)生異常,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并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①殺菌溫度及時間的監(jiān)控:嚴格按產品要求的溫度及時間控制。②定時監(jiān)控UHT殺菌及填充溫度,確保溫度在控制范圍之內。③如果不在控制范圍之內,則通知生產立即停機加以改善,合格之后才能開機。殺菌時間之計算:
t(秒)=v/Q=3600×3.14×R2×L/Q
R—盤管的半徑,m
L—盤管的長度,m
Q—UHT的流量,T/h
根據所安裝的盤管長度及UHT流量計算時間是否在要求的范圍。(3)凈含量(例:PET500ml產品):①凈含量超出規(guī)格范圍時,聯絡灌裝人員和吹瓶線采取糾正措施。②凈含量平均低于規(guī)格中心值時,聯絡生產采取預防措施,避免產生不合格產品。③凈含量低于規(guī)格中心值2.5%以外時,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
。4)余氯:①洗瓶/蓋的氯水濃度在管制規(guī)格以外時,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低于規(guī)格下限時,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②冷卻槽冷卻用氯水濃度(出口)在管制規(guī)格范圍以外時,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低于規(guī)格下限時,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觀察。
。5)內容物透過率:內容物透過率超出規(guī)格范圍時,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程度嚴重時,將相關時段產品隔離。生產冰菊花系列產品時,后段品控及目視人員應隨時觀察產品透光性能即透過率是否正常,發(fā)現異常時立即停止灌裝,并通知相關人員處理。
(6)產品外觀:①內包裝應生產批號正確、標簽整齊、標示正確,瓶體無明顯污跡、水跡,瓶口無糖斑、污斑等。否則,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不良品予以隔離。②外包裝標示正確,生產批號與內包裝相符,箱體無變形、損傷及明顯機械壓痕等。有異常時,開具糾正措施通知單聯絡生產改善。不良品予以隔離。
。7)產品之隔離及其處理參照《不合格品處理規(guī)范》。
四、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嚴重品質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要點
1.飲料發(fā)酸或飲料變渾濁(透過率<97%)的原因分析從菊花茶飲料的生產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如下圖所示:
2.防止生產過程中飲料發(fā)酸或飲料變渾濁(透過率<97%)的控制要點
。1)菊花茶濃縮液浸提過程的酶解應有針對性,使菊花所含的蛋白質、淀粉等充分分解;
。2)菊花茶濃縮液浸提過程的微生物控制,避免在殺菌后填充過程中污染;
。3)濃縮液填充后迅速入庫,避免常溫下放置時間太長,微生物繁殖;
(4)濃縮液充分凍結后才領用,避免解凍時間過長或二次解凍導致變質;
。5)控制好調配、灌裝系統衛(wèi)生,采用RO水配料;因生產工藝及加工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良導致微生物污染也是茶飲料混濁沉淀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當茶飲料中細菌總數超過100個/ml時就會變質發(fā)渾,產生絮狀或塊狀沉淀;
。6)控制調配料溫度處于較低溫狀態(tài)(<20℃更好),避免菌落快速增殖;如不能控制調配料溫度,則在夏季生產時更應加強控制衛(wèi)生并確保快速灌完。
。7)確保設備運行順利,調配、灌裝迅速,避免因時間延長,菌落增殖而發(fā)酸或變渾。影響PET熱灌裝菊花茶飲料品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用全面的系統的手段來控制。人員的質量意識、良好的操作規(guī)范、合理的工藝技術、良好的運行設備、優(yōu)質的原輔材料、科學的生產品質管理、合適的檢測手段,都是組成優(yōu)秀的品質保證體系不可或缺的,但重中之重是人員的質量意識,只有全員參與、全過程的控制才能確保產品品質,并促進企業(yè)質量體系不斷持續(xù)改進。
本文地址:http://www.help-services.cn/tech-detail/t213129.html